【明日大嶼】發展局澄清交椅洲人工島半數填海物料非海沙 亦非用作發展輕工業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1/10/11 14:55

分享:

分享:

發展局澄清交椅洲人工島半數填海物料非海沙,亦非用作發展輕工業。(經濟日報資料圖片)

有報道指,政府多項填海工程互搶需求物料,大部分用料為海沙,「明日大嶼」用料成本將推高至300億元。發展局澄清,政府估算交椅洲人工島1000公頃填海所需的填料,約為2.5億至3億公噸,屬一直以來的估算,並非報說中提及最新評估,而整工程一半填海物料由建築工程產生的惰性建築廢料,其餘為機製砂,而非海沙。

發展局稱,傳媒報道指政府會研究於交椅洲人工島引入輕工業用地,當局強調,一直以來,政府計劃在交椅洲人工島打造媲美中環的香港第三個核心商業區,並非以發展輕工業為方向。

當局解釋,香港平均每年產生約1500萬公噸公眾填料,10至15年可產生約1.5億至2.3億公噸,政府會盡量物盡其用,優先採用作填海物料;至於其餘部分主要使用的機製砂,為採石場的副產品,生產量可以按需求而調節,內地珠三角一帶有不少採石場可提供供應。

發言人強調,填海物料不一定要依賴海沙,本港近同時進行兩項大型填海工程,分別為東涌東填海工程和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填海工程,總面積接近800公頃,工程進度理想;當中東涌東填海工程的填料全是公眾填料和機製砂,而三跑道系統填海工程亦超過一半填料為機製砂。

至於《施政報告》提到啓動龍鼓灘近岸填海及重新規劃屯門西的規劃及工程研究,以及研究馬料水填海,當局相信即使加上有關填海工程,透過適當的安排,填料問題並不會影響工程的推進。

而屯門第38區及將軍澳第137區兩個臨時公眾填料庫,儲存本地各種工程產生的可重用建築廢物,總容量約為2 000萬公噸。本地的填海計劃不但可使用公眾填料庫儲存的填料填海,更可以大量吸納本地工程產生的可重用建築廢物,幫助資源循環,亦減輕公眾填料庫漸趨飽和的壓力。

當局補充,政府今年6月已委聘顧問,為交椅洲人工島進行詳細規劃及工程研究,當中包括探討有關填料供應事宜。

一文看清不同疫苗獎賞及優惠:https://bit.ly/3vw84v0

HKET TV健康台由專家拆解食物安全及都市疾病,即看:https://bit.ly/3cNFwr7

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/出現地點,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:https://bit.ly/2JdOaiS

責任編輯:陳正怡